在疫情最初期,業界就敏感地意識到線上線下的交互性,疫情的嚴峻性讓線上話題脫穎而出。從那時開始,討論逐漸升溫。這不足為奇,因為近20年來,此類討論一直在進行,線上或網絡技術發展持續往前,雙線會展理念一直存在甚至出現了雙線會展公司。
在疫情最初期,業界就敏感地意識到線上線下的交互性,疫情的嚴峻性讓線上話題脫穎而出。從那時開始,討論逐漸升溫。這不足為奇,因為近20年來,此類討論一直在進行,線上或網絡技術發展持續往前,雙線會展理念一直存在甚至出現了雙線會展公司。
隨著奧運會的推遲和廣交會的明確,線上展會的思維與實踐再次被推向最高峰。自然,相關探討就更加熱火。公眾號文章層出不窮,專家學者觀點百花齊放,直播論壇幾乎無一能脫離這個話題。幾個月過去,探討固然熱鬧,但進展其實很少。
那時,線上展會早已成為業界討論的最大熱點?;蛟S是疫情加劇,抑或是廣交會運作模式影響,也可能是技術公司大力推廣,此類討論愈演愈烈,其中也出現了不少好文章。
對我而言,除了陳弘浩的《展覽主辦方做“線上展覽”,你可能還沒意識到你需要“跨界”》(目前總點擊量達6179)一文外,對我印象最深的是勵展展覽集團大中華區高級副總裁張嵐寫的《“新展覽”時代,我們準備好了嗎》(目前總點擊量達5525),從一種全新的視角發達多年的業界思考。
分析不同的類型,思考不同的需求,我們就能更加看清,線上展會到底是否能夠實現?哪一些展會更適合并容易開辟線上展會的空間與視野!這也是此文的最大意義。
一周前
就在這樣的討論氛圍中, ExpoSCM 創始人&CEO吳菲總經理說,《我再也不想討論線上展會了”》?。壳翱傸c擊量達1.1W)。
一方面,此文的標題特別吸引人,從另外一種角度吸引了大量讀者。另一方面,此文深入表達了不少業界人士對線上展會理解的偏差與認知的無奈,也道出了當下業界面對疫情在一定程度上的“饑不擇食”。
其實,至今很多所謂的線上行為都有些庸人自擾,遠遠沒能達到相應的效果,卻仍有不少人在不斷“鼓吹”。自然,全渠道整合的思維值得細細理解,需要業界更多整合資源在產業發展中有更多的拓展。
三天前
上海外經貿大學王春雷博士撰文《線下展會、線上展會、O2O2O模式》,并宣稱廣交會結束前不再討論線上展會問題。
之前,連續幾天內發表的《關于“線上展會”的十點思考(上)》(目前總點擊量達3073)、《關于“線上展會”的十點思考(下)》(目前總點擊量達2142)、《一個線上展會的基本框架》(目前總點擊量達1494)等幾篇文章寫得很專業也挺耐看,對部分問題分析得比較透徹。
感覺聊到這種份上,理論上也基本很難突破。因而,我們再次發出聲音:我們再也不想討論線上展會了!